由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编辑部、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西北政法大学行政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主办,陕西高校“先秦法家思想与秦文化的当代价值”青年创新团队与河西学院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承办的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第二届法家论坛网络研讨会于12月20日在线上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务印书馆、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西北政法大学、河西学院等高校和出版机构9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先秦法家文本与思想、法家流派、先秦法家思想的当代价值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迫切要求不断发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转化和提炼有助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传统智识资源。然而,近代以来用儒家思想表述中国法律传统文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法家思想在中国法律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法律史进行重述,在摆脱儒家视角和西学视角的同时,再现法家学术的本来面目。
会议开幕式由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院长王思锋教授主持。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张生教授、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会长蒋重跃教授、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李邦邦、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武建敏教授分别致辞。张生会长在致辞中强调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推进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守正创新,增强中国法律史学人提供应用型、实践型学术产品的能力,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蒋重跃教授指出,多元视角、宽广胸襟、客观态度对于推进当下和未来法家思想研究,具有显著的重要性。李邦邦副书记在致辞中指出,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历来高度重视法律史学科建设。学校成立了杨一凡学部委员工作室和法律文化研究院,聘任杨一凡教授为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法史创新工程首席专家,聘任武树臣教授为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长,加强团队建设,全方位支持杨一凡学部委员工作室、法律文化研究院和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武建敏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当下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应该采取的三个维度:从外部反思到内在体验;多学科的视域融合;中西马融会贯通,进而展开一种关于先秦法家思想的融合式研究。
在主旨发言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法史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杨一凡教授和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会长、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武树臣教授分别发言。杨一凡教授认为,中国法律史学经几代学者历时百年的辛勤耕耘,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和提升学术水平,不断自我完善,现今已进入了“重述法史”新的发展阶段。重述法史,是法史学科的自我革命和完善,是在充分尊重以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对的,修正错的,完善有缺陷的,开拓新领域,创立新说,力求更加全面、正确地阐述中国法律发展史。杨一凡教授就重述中国法律史提出五点建言:一是突破“糖葫芦”复述模式,重述西汉以后刑法思想的发展变化史;二是突破“以刑为主”的局限,开拓法律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三是突破“法律儒家化”论的束缚,全面挖掘法家及各家的法律思想;四是规范学术用语,为法律思想史研究形成共识开辟道路;五是修正法史学界长期以来的部分通说和观点,要在注重史料、尊重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武树臣教授发言题目是《法家学术三题》,即“什么是法家学术”、“为何要重新评价法家学术”、“如何研究法家学术”。他提出法家学术的广义概念,指出法家学术是一种古代学术的类型和符号。法家学术指古代专司立法执法诉讼裁判行赏施罚的规范、原则、经验和艺术。法家学术初始于三代,昌盛于战国,终结于清末。他还列举了研究法家学术的六种方法和角度:以古代文化为背景研究法家学术、以儒家法家同源对立融合的脉络为背景研究法家学术、以古代法律实践活动为背景研究法家学术、以广义的法家文本为背景研究法家学术、以古代法律样式为背景研究法家学术、以中外比较政治学为背景研究法家学术。另外,在主旨发言阶段,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段秋关教授提交了题为《“法治”思想蒙冤千古:秦非亡于法家》的书面发言稿,强调应当对秦朝灭亡的原因进行重新审视,指出秦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未使社会安定和民心安宁、复辟势力强大、重基建轻民怨、重边防轻内患,严刑峻法只是秦亡的诱因,不宜把法家思想理论作为王朝政权更迭的主要原因。
本次会议分别设有“法家文本与法家思想”、“法家流派与齐国法家”、“先秦法家思想的理论内核”、“法家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关系”、“法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共五个单元。2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主题发言和与谈评论,展开精彩的学术交锋。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马小红教授主持,商务印书馆编审、兰州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王兰萍教授做“《商君书》法治思想新论”的主题发言;中国政法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喻中教授做“作为中国古典社会科学的法家学说”的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宋洪兵教授做“论法家的‘予取之道’”的主题发言;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丁天立老师做“先秦法家法治思想中正义理念之渊源——以管仲、商鞅为例”的主题发言。山东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魏治勋教授评议指出法家思想有许多可汲取的有用资源,但需要区分古代理论与现当代发展之间的差异;沈阳师范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张田田副教授就本单元主题发言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与发言选题进行了评议。第二单元由《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魏建主持,魏治勋教授做“齐国法家思想进入‘法治中国’的基本方式”的主题发言;山东师范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林丛老师做“人法之辨视域下先秦齐文化法治因素的型塑”的主题发言。喻中教授就三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了针对性的评议,指出了各位发言的特点;宋洪兵教授就本单元主题发言进行了总结。第三单元由北京师范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柴荣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穆艳霞同学做“先秦法制-韩非子的‘法、术、势’思想探析”的主题发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商晓辉老师做“道生法:黄老政治哲学的路径探析”的主题发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于士跃同学做“审视先秦法家遭受的批评与诟病”的主题发言;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何元博同学做“先秦法律思想与专制主义渊源略论稿”的主题发言;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段馨婷同学以“韩非的法术势思想”为主题进行发言。青岛科技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赵玉增教授评议,肯定了发言者的“发现问题意识”,针对需要改进的方面亦进行了点拨。第四单元由《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霍丽主持,山东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孙康博士做“‘法律儒家化’成说之辨正——基于概念的检视”的主题发言;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熊世昌同学做“无为思想及其合理性”的主题发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李文贺同学做“全民守制视角下的孔子‘德法’思想启示”的主题发言;西北政法大学民族宗教研究院孙子瑜同学做“古代中国规范体系初探”的主题发言。西北工业大学法学系韩伟副教授评议,肯定了发言“质疑成说、重塑法史”的价值;山东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汪潇博士评议提出法学研究可以分为研究史料与实践两个方面。第五单元由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马泓波副教授主持,西北政法大学行政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钱锦宇教授做“意识形态的重构与中国道路的探索:五四语境中的新法家主义”的主题发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黄习之同学做“陈启天‘法治与人治合一’思想的当代审视”的主题发言;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王越新同学分析了“先秦时期的治国理政智慧及借鉴意义”;赵玉增教授做“法家三期论与当代全面依法治国” 的主题发言。山东大学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孙康博士对四位的发言进行了评议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杨怡悦副教授评议,运用法家思想对当代问题进行论证,具有逻辑上的优势。
大会总结阶段由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马泓波副教授主持,武建敏教授发言。他从重述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意义、法家学术再认识的多维度考察、法家及其相关学派的多元化研究和法家学术的现代意义四个方面对会议做学术总结,指出“重述”中国法律史,既是对过去研究的概括,又是对未来研究的建构;既是学术研究的必然要求,又表明了一种学术自觉。在大历史背景下对法家学说进行把握,不应该有所局限,要以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法家学术,需要全面、中立地评价法家学术。在考虑先秦法家对于现代法治建设的意义时,不仅要辩证看待法家思想与当代法治建设的关系,更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对于传统法律文化元素在当代法治建设中的呈现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和学术建构。
闭幕式由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建红教授主持。她宣布了专业委员会的人事安排,即聘请蒋重跃教授担任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增选钱锦宇教授为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宋洪兵教授为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并预定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的主题为重述中国法律思想史,代表委员会诚邀学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研讨。河西学院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院长孔德播教授在致辞中说,如果条件允许,河西学院意愿积极承办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线下会议。
(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供稿)